首页 / 历史军事 / 帝国风云 / 章节正文阅读

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功近利(2 / 3)

作品:《帝国风云

这就是,随着工业化同时出现的是城市化,即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,由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。这就意味着需要解决社会就业问题,更意味着需要应对农业减产所带来的问题,还意味着需要建设更多的国家基础设施。

伊朗在不到十年内取得的成就。欧洲国家普遍花了一个世纪,即便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也花了半个世纪,中国则花了三十年。

显然,这不是好事。

虽然工业国可以通过出口工业产品,以及通过工业的高效生产来解决工业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,但是伊朗的工业化并不彻底,即伊朗并不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国,而是一个以原料出口为主的工业国。

这就是,伊朗的工业以石油开采业为主。

当时,伊朗主要就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取资金,然后以此进行社会建设。

问题是,石油并不是高附加值工业产品。比如,伊朗把石油销售给中国企业,而中国企业则以十倍、甚至百倍的价格把塑料、人造橡胶、化肥等石油制品返销到伊朗,从中牟取巨大利益。

显然,在这条产业链中,伊朗得到的好处极为有限。

由此,就导致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。

这就是,大量失去了土地,涌入城市的伊朗农民并没有成为产业工人,而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沦落为乞丐。

显然,根本原因就是伊朗的工业化进程走得太快,而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。

不可否认,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,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类似的问题,即失地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所必然遇到的问题。可是,其他国家都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,比如通过提高国家教育水平,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,从而让更多的国民具备成为产业工人所必须的基础素质。又比如,通过加强国家的基础建设,让涌入城市的农民能够获得工作机会,并且以此成为社会劳动者。

关键就是时间。

英国化了一百多年才完全实现工业化,法国花了差不多一百年,德意志第二帝国花了差不多五十年,而中国也花了三十年。

也就是说,只要有足够的时间,那么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。

问题是,伊朗在工业化进程中,只花了十几年,也就是仅仅一代人的时间。

显然,这远远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。

根据伊朗官方的统计数据,在一九五一年,伊朗的农业人口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八,城镇居民占比不到百分之二十,而到一九七一年,伊朗的农业人口已经将到百分之三十六,城镇居民多达百分之六十。

也就是说,巴列维过于急功近利了。

此外,伊朗的工业化结构问题同样严重。

到一九八一年,石油与天然气产业在伊朗工业中占的比重依然高达百分之六十四,而其制造业仅有少量轻工业,重工业则以化工工业为主,而且规模极为有限,产品也主要是化肥等初级化工品。

显然,这与伊朗拥有的五千万人口,以及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极不相衬。